【2025 年 3 月 20 日|臺北訊】
隨著全球對食品品質、供應穩定性與永續發展的重視日益升高,澳洲肉類畜牧協會(Meat & Livestock Australia, MLA)於 3 月 20 日在臺北舉辦「2025 澳洲牛羊肉冷鏈研討會」,邀請來自臺灣肉品進口、食品加工、餐飲連鎖與物流等領域的近百位專業人士與會,共同探討最新的牛羊肉冷鏈儲運技術與供應鏈發展趨勢。
本次研討會集結澳洲肉類加工聯盟(Australian Meat Processor Corporation, AMPC)與多位來自澳洲產業與科研界的專家,聚焦於牛羊肉從產地到亞洲市場的整體冷鏈流程,包含溫控管理、包裝技術、運輸儲存策略與保鮮管理。透過科學資料與實證成果,講者們強調,在提升產品品質的同時,也可兼顧供應鏈效率與環境永續。
冷藏技術突破,延長保鮮期與運輸彈性
AMPC 市場與誠信計劃經理 Ann McDonald 於會中分享了冷藏小羔羊肉的最新研究成果。資料顯示,若在適當條件下儲存,冷藏小羔羊肉在不影響品質與安全的前提下,可儲存長達 20 週,品質表現媲美冷藏牛肉,為依賴長途進口的臺灣市場提供了新的冷藏進口選項。
針對物流與庫存管理的靈活性,講者也提出「冷藏轉冷凍」的實用策略。研究顯示,澳洲牛羊肉於冷藏後再冷凍,即使儲存達 12 個月,仍可維持良好的嫩度與風味。在 -12°C 的儲存條件下,效果幾乎與傳統的 -18°C 無異,為業者提供更多庫存調配與冷鏈設計的彈性空間。
包裝與溫控技術,確保品質穩定的關鍵
FIRST Management Dr Ian Jenson 指出,在產品儲存過程中,溫度穩定性與包裝方式密不可分。若以真空包裝並維持在 -1°C 至 -2°C 的穩定低溫環境下,冷藏牛肉可延長保鮮至 160 天,小羔羊肉亦可達 90 天。這樣的條件特別適合臺灣市場長距離運輸與長期儲存的需求。
AMPC 也展示了多項智慧製造與數位監控技術,包括即時溫度追蹤、物流監控與先進包裝流程。隨著加工廠朝向自動化與少人力的製程轉型,這些技術不僅降低了風險與損耗,更全面提升出口肉品的品質穩定性與國際競爭力。
永續發展與食品安全並進
在全球永續浪潮與食安意識的背景下,澳洲牛羊肉產業持續推動以「安全、穩定、永續」為核心的產業價值。MLA 推動的 CN30 碳中和計畫、產品追溯系統與高標準的衛生檢測機制,正是實踐永續責任的具體作法。
針對亞洲市場的特殊運輸條件與品質要求,澳洲供應鏈正持續進行最佳化,以確保肉品從產地到端點皆能維持一致品質與合規標準,協助國際合作夥伴在效率、品質與消費者信賴度上取得優勢。
強化雙邊合作,推進供應鏈升級
本次研討會全面展現澳洲在冷鏈科技與儲運管理上的前瞻佈局,亦為臺灣食品業者提供深入瞭解與實踐應用的機會。對於致力於提升產品品質、最佳化物流流程與拓展高階市場的餐飲與零售通路業者而言,澳洲牛羊肉所提供的,不僅是高品質食材,更是一套結合效率與永續的供應解決方案。
活動紀錄